为增强毕业生党员意识,创新党员学习实践方法,6月7日下午,学院党委专门为全体毕业生党员和部分低年级党支部代表举行题为“学习习近平新思想、做新时代党员”的特殊党课。之所以特殊,是因为——站在讲台上的不是专家教授,也不是书记院长,而是扫过宿舍、倒过垃圾、疏通过下水道的该校后勤集团一线职工,但他们都有共同的一个身份“共产党员”。
后勤集团行政人事部副主任张洪菁、膳食服务中心副主任董晋文应邀前来参加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汭雪,2014级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卜海东,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书记唐昊坤,2018届全体毕业生党员及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代表近100余人聆听了党员故事。“真没想到,他们讲的如此动人!”令学生们没有想到的是,站在台上的居然是几位平时里从来就没注意到过的后勤职工,更没想到的是,他们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大老粗”,照样是有知识、有学历,而且也很有情怀的好党员。
“做良善之人,不忘本心”
后勤集团维修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存禹第一个上台讲述:作为第一届免试公务员,曾经是一名乡镇干部,但是为了求学提升自己,他毅然离职来到西南大学,一边求学一边打工,十来年间,他从最先的宿舍值班员干起,凭借自己的吃苦耐劳、敬业奉献,一步一步,从后勤一线劳动者被后勤集团破格提拔为中层管理干部。
“要做一个良善之人!”王存禹这样告诫毕业生党员。在村里工作时,他不像其他人一样嫌弃一脚泥水的老百姓,而是主动招呼他们进屋办事,生火倒水,以心换心真正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到校工作后,他攻读了硕士研究生,却从不因为学历的提高影响工作的态度,依然趟脏水疏通下水道、担垃圾维护宿舍清洁,遇到研究生同学惊讶的眼光也泰然自若。“我是一名党员,在任何岗位都不能忘记我的本心,本心,就是初心,就是为师生服好务!有什么好见不得人的呢”王存禹说。2014年暑假,全校安装空调一万余台,而安装工作仅用时1个月便圆满完成。那段时间,王存禹冒着暑热走遍所有宿舍,了解每一间宿舍的实际情况,克服困难,不断请教学习,看安装线路、核实参数,为安装工作的快速精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扎根基层,立足本职,才能仰望星空”
接待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阮阳以《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2009年,她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毕业后到后勤集团宿管中心工作,管过宿舍、端过盘子、做过服务员……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只有敢于放下身段扎根基层,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点滴做起,才能用勤劳的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成就。”同时,她特别强调要有感恩之心,要正确看待每一个挫折和每一次错误,“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我能成为今天的自己,一直都很感谢每位领导对我的批评指正,感谢每位同事对我的支持帮助。”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工程服务中心维修服务中心综合办主管杨浪则以“努力才能成长”畅谈自己的人生体会。有着8年党龄的她,2012年开始在后勤工作,曾负责勤工助学岗位招聘、担任过《热地》杂志的主编。她的感悟是:要制定目标并落实行动,短期目标要从属于长期目标,理想是长期性的目标,目标是阶段性的计划,计划是可实现的行动。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杨浪对大学生们说,不要认为在后勤工作就不读书,也不要认为我们后勤职工也不读书。后勤服务也是一个“大学问”。她说,当已有的理论知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时候,就要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要学习什么,并将学习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杨浪目前已先后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习,并考取了初级会计师和二级建造师,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着这样的誓言。 “向上的路虽然难走,但爬上一座小山峰,看到一些风景以后,你就会觉得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而且会激励自己去爬更高的山峰和更美的风景。”杨浪诗一般的话语让大学生们动容。
近两个小时的故事分享会,三位优秀后勤党员情感真挚,娓娓道来,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榜样是最好的带动,示范是最好的引领。”本科生2014级第一党支部党员徐晓梅说:“从这些普通又不普通的党员故事中,我真的体会到了坚守和信仰的力量,感受到了平凡岗位的不平凡作为。这个世界需要超级英雄,但更需要的就是坚守岗位、爱岗敬业的人。我发自内心地愿意做这样的人,这样的党员。”
“来自基层一线的职业生涯教科书”
与会人员观看了视频“新时代”,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国家各方面建设取得的成绩。会后,所有毕业生党员围绕“我为什么不后悔入党”这一主题,将自己大学四年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的所思所想、所情所感以及经验和体会,通过写信的方式写下来,让自己从后勤集团三位党员身上获取的力量又传承给传递给低年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代表。
“最基层的体验,也许最真切;最朴实的故事,也许最动人!”曾在后勤集团工作过的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劲松认为,这次党课之所以让学生们“听得进去、听得感动”,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因为这些职工对大学生来说,熟悉而陌生,看似反差,其实有可能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大学生们毕业后,大多都是从一线做起,这些来自一线但通过奋斗而成长起来的党员,对大学生来说,就是一本最接地气的形象“教科书”。
此次活动得到了重庆日报和华龙网的关注报道,学校主页也进行了报道。